近日,子午岭林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马某某、邵某某、杨某某等七人盗掘古墓葬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千案展示”案例,并在正义网平台进行展示。

2020年9月至11月期间,被告马某某、邵某某等人伙同他人在甘肃省合水县蒿咀铺等地,盗掘古墓葬22座,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涉案古墓葬地点进行鉴定评估,涉案的古墓葬均为汉墓群,被告马某某等人的盗掘行为破坏了古墓葬遗址的完整性和文物安全,造成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受到损害。
2021年6月23日,子午岭林区人民检察院向社会发出民事公益诉讼公告,公告期满后,没有机关和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7月30日,子午岭林区院以马某某、邵某某、杨某某等人涉嫌盗掘古墓葬罪向子午岭林区法院提起公诉,并对马某某、邵某某、杨某某等七人盗掘古墓葬的行为一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被告马某某、邵某某、杨某某等7人按照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编制的《甘肃省合水县古墓葬抢险加固保护方案》,对被盗掘未回填加固的古墓葬自行进行回填加固,如在2个月时限内未完成回填加固工作的,承担《加固保护方案》所预算的回填加固费用33512.02元,由第三方代为进行回填加固,恢复原状,并通过市级以上媒体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经子午岭林区法院主持调解,被告马某某、邵某某、杨某某等七人自愿按照子午岭林区院提出的诉讼请求承担民事责任,并履行了全部诉讼请求内容。
甘肃省合水县属黄土高原,位于黄河流域上游,该案盗掘古墓葬的行为,对黄河流域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损害。被盗文物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对研究当地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被盗汉墓对研究黄河上游陇东地区历史时期的文化分布、谱系及交流,尤其是对研究该地区先民的生活方式、丧葬习俗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盗墓行为对墓葬本体破坏较大,对当地遗址的完整性和文物安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加强对人文遗迹的司法保护和修复,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同时,保证行为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以司法力量守护历史文脉。
下一步,子午岭林区人民检察院将以质量提升年为抓手,进一步加大生态司法检察工作力度,灵活运用公益诉讼这把“利剑”,在履职中积极发现线索,主动作为,提升监督质效,切实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和林区生态环境安全,为维护子午岭林区的青山绿水贡献力量。